了解中国图书馆分类号,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
中国图书馆分类号是指在图书馆中对图书、期刊等文献资源根据主题内容及学科分类设定的编号标识,是图书馆文献组织与管理的重要工具。了解中国图书馆分类号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,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。
一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
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世界图书馆分类法、我国图书分类理论及国情和文化历史等因素,自1957年开始编制,现已形成了版本推出和修订更迭的历史。它是中国图书馆学界自主研制的一套分类法,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图书组织与管理的规范与标准,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图书馆。
二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结构
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共分18大类,每大类下面又根据主题细分出若干个小类。具体结构如下:
(一)哲学、宗教
(二)社会科学
(三)政治、法律
(四)军事
(五)经济
(六)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
(七)语言、文字
(八)文学
(九)艺术
(十)历史、地理
(十一)自然科学总论
(十二)数理科学和化学
(十三)天文学、地球科学
(十四)生物科学
(十五)医药、卫生
(十六)农业科学
(十七)工业技术
(十八)交通运输
三、如何利用中国图书馆分类号
1.查询与借阅图书

当我们需要查询一本书的时候,除了通过关键词检索外,可以利用图书馆分类号进行分类检索。查询到相关书籍后,还可以根据图书馆分类号在书架上快速定位。
2.学习与研究科研领域
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的科目范围较广,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。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书籍、论文等文献资料,可以通过查询相应的图书馆分类号,在图书馆中找到相关的资料,深入了解研究领域。
3.资料整理与分类
在学习、研究、工作中,我们需要整理并分类相关资料,这时可以借助中国图书馆分类号的分类思想,提高我们的分类整理能力。
四、总结
中国图书馆分类号是图书馆文献组织与管理的重要工具,它的结构体系清晰,各学科领域涵盖全面。通过了解和运用中国图书馆分类号,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,提高我们的信息检索和文献管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