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馆图书整理法是指图书馆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类、编目、整理和布置的一套规范化操作方法。其目的是使读者能够迅速、准确地找到所需图书,提高图书利用率,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。

图书整理法的基本原则:
1. 分类原则:根据图书的内容、主题和学科特点进行分类。
2. 编目原则:对每本图书进行标准化的编目,包括主题词、责任者、出版信息等。
3. 整理原则:将同一类图书放置在相邻位置,方便读者查阅。
4. 布置原则:根据阅览室的空间和特点,合理布置图书架和阅览区,方便读者使用。
常见的图书整理分类法:
1. 德威十进图书分类法(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,简称DDC):是一种将图书按主题分成10大类,每个大类再细分成10个小类的分类法。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图书分类法之一。
2. 中图法:是中国图书馆界广泛使用的分类法,它将图书按主题分成22个大类,每个大类再细分成若干个小类。
3.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(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,简称LCC):主要用于大学和研究图书馆,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对图书进行分类。
图书整理的具体步骤:
1. 分类:根据所采用的分类法,将图书按照主题内容进行分类编目。
2. 编目:对每本图书进行标准化的编目作业,包括主题词、责任者、出版信息等。
3. 标引:制作图书的标引卡,方便读者查阅。
4. 整理:将编目好的图书按照分类号整齐放置在图书架上。
5. 布置:根据阅览室的实际情况,合理布置图书架和阅览区,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。
图书整理的现代化发展: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图书馆图书整理也在不断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采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,实现图书的自动分类、编目和检索,提高整理效率,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。
图书馆图书整理法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它不仅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,也直接关系到读者能否方便、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。因此,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、更新图书整理知识和技能,不断完善图书整理工作,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。